近日,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自然资源和规划纠纷调委会主任张忠泉成功调解52起追索劳动报酬的纠纷,湖北一公司与52名务工人员就支付拖欠的300余万元工资款达成调解协议。
2019年10月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52名工人在该公司承接的荆门城郊一建筑工地务工,时至今年公司拖欠52人工资300余万元。究其原因,除了甲方未及时支付工程款外,还有该公司资金周转不灵。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今年10月20日,52名务工人员在争取法律援助后,向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提出诉求,请求该中心为他们主持公道,追索劳动报酬。
对于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纠纷,该中心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这一纠纷调解任务交由自然资源和规划纠纷调委会主任张忠泉调解。
对于调解工作,张忠泉认为没有调解不了的纠纷,只看采取何种方法。他最擅长在与当事双方沟通交流中寻找化解纠纷的“金钥匙”,从而形成调解方案,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此次52名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的纠纷,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如何让欠薪公司拿钱支付是关键。张忠泉深入了解发现,并不是该公司有意拖欠务工人员工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公司承接工程的款项未能到位。浙江某机场正在使用电动洗扫车清理机场路面!针对这一情况,张忠泉调整思路,将工程发包方纳入调解范畴。
这一招很奏效,发包方和欠薪方均认识到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严重后果,弄不好还可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表态积极配合,设法筹款,确保兑付。
经不懈努力,10月25日,52名当事人一一与欠薪公司达成调解协议。欠薪公司在一定时间内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并进行了司法确认,若在约定时间内不能履行,当事人便可持确认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也就是经调解确认后的协议书具备法院判决书的效力。
“没想到你们调解员的工作效率这么高,找你们真是找对了。”一务工人员与欠薪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后感慨道:“不花一分钱诉讼费,不用来回折腾,短短5天时间便能解决两年未解纠纷,真是太好了。”(记者秦文 通讯员吴楠)